柿子为什么不能多吃?全是因为这个“东西”!
入秋以后,红彤彤的新鲜柿子陆续上市,这种软糯清甜的水果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而关于柿子的禁忌也很多,那这些传闻都是真的吗?
都是“鞣酸”惹的祸
“杮子富含一种叫‘鞣酸’的物质,过多食用会引起不适。”据遵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向薇介绍,鞣酸,也叫丹宁,是柿子涩味的来源。除了柿子外,葡萄、山楂、石榴等水果,甚至是喝的茶水中都含有丰富的鞣酸。
在一定条件下,鞣酸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又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里的胃酸较多时,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会把柿皮、柿核粘合在一起,在胃内迅速形成胃石,也叫“胃柿石”,并造成胃部不适。
网传禁忌多有不实
关于吃柿子一直有很多“不能吃”的传言,向薇说,其实都是鞣酸在作“怪”,很多传言并不可信。
网传柿子和海鲜等高蛋白食物不可同食,这是因为一次性大量摄入鞣酸,又同时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中鞣酸会让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并且让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胶、膳食纤维等其他成分,混在一起可能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从而导致腹痛。但实际上,我们食用的多是已经脱涩的杮子,其鞣酸含量低,只要不是过量食用,与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同食并不会引起问题。
展开全文
针对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的说法,向薇也进行了辟谣。因为牛奶、鸡蛋等食物中有较高的钙,而柿子中含有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钙、镁、铁、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加重胃不好的人吸收这些矿物质营养的负担,容易使胃不好的人引起营养不良,严重的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但与中毒无关。
实际上,对大部分人而言,特别是有缺碘症状的人来说,柿子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但不能空腹食用。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如果空腹食用,在胃酸的刺激下,鞣酸及果胶会形成大小不等的不溶性沉淀物,如果这些沉淀物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排出,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就可能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等症状。
吃柿子应注意这些问题
那么,吃杮子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韩华说,不要因为一些谣言,冤枉了美味的柿子,秋食杮子正当季,冷藏一下更好吃。但任何美味都不能贪嘴,给大家总结一些吃柿子的小贴士:
食用适量,一天吃的量不超过1—2个中等大小的柿子;不要随意吃没有经过脱涩的柿子,比如路边或所谓自家种植的柿子;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尽量不要吃涩味的柿子;不要吃柿子皮:原因是因为柿子的鞣酸大多都在柿子皮里。柿子皮嚼得多了,进入身体里的鞣酸也就变多了,容易形成胃柿石。
如果吃了柿子之后感到强烈不适,要及时就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