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华语世界杯> 对华邦健康的一些粗浅分析 最近 华邦健康 稍微多买了点,于是就开始有一些研究,会去读一读研报。华邦的业务板块还是比较多的,有点杂乱无章,不仔细看就...

对华邦健康的一些粗浅分析 最近 华邦健康 稍微多买了点,于是就开始有一些研究,会去读一读研报。华邦的业务板块还是比较多的,有点杂乱无章,不仔细看就...

华语世界杯 2025-05-17 11:48:12

来源:雪球App,作者: 股票业余人士,(https://xueqiu.com/2784415523/217237217)

最近华邦健康稍微多买了点,于是就开始有一些研究,会去读一读研报。华邦的业务板块还是比较多的,有点杂乱无章,不仔细看就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以下是看完报告,得出的一些结论。有些地方凭印象写,细节不一定对。

一、华邦健康有点类投资平台的味道

追寻华邦的历史,华邦的创始人张松山是读化工出身的,华邦最开始也是做药的,后来稍微跨业,吸收了颖泰生物,加入了农化板块。吸收的方式是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因此张松山的股份肯定会有所稀释,这也导致其并无绝对的控股权。【颖泰生物】在北交所上市,具体的报告也可查,看上去似乎也是由各地的化工厂拼凑出来的一个公司,华邦对颖泰有47%的股份,剩下的有百分十几是战略合作卖给哪个公司了,再剩下的一些股份,应该是分配给原来那么多厂的原股东了,大家拼凑一下形成一个规模,注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有所运作。【凯盛新材】不知道是怎么剥离出来的,市值161亿,华邦持股44%,理论上持有的市值为70亿,但是在账面上显示是3亿多,之前炒过一波就是由于这个概念。当然他这个价格也卖不掉,凯盛也值不了161亿,但是3亿多肯定不止了,不知道在投资损益这块,将来华邦会怎么做处理。凯盛新材,读了报告,也不知道新在哪里,是生产几类化学品的,外行也看不懂,但是直观上就是生产化学品了,产品就几类,反而来的简单。然后是一些旅游板块,也有上市公司如【丽江旅游】。倒是最开始的制药板块,没有上市,看不到其运营情况,不过把合并报表的数据,扣掉几个上市公司的份额,也可以估出个大概。医疗板块,开了几家医院,重庆宽仁医院、北京华生康复医院,还有连锁的玛恩医院等,估计也是抱着将来做大之后剥离上市的念想,目前都和制药板块,杂糅在华邦健康的合并报表里,没有详细披露。

以上是报告中华邦健康对子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有上市的,可以对照市值一个个算。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说不清楚,既可高估也可低估。比如上文提及的凯盛新材,账面就少写了很多。如丽江旅游,按目前市值算只有5.6亿,8.4亿应该是成本价,不知道华邦在这里要怎么处理这个会计问题。如果给你计提一下资产减值,那报表就会很难看。

从营收上去看,整个华邦应该还是有现金流流入的,半壁江山还是靠农化产品,卖杀虫剂除草剂挣钱,用这部分钱来尝试新的业务。总体上应该还是挣钱的,不然不会分红。

所以看过去,华邦的经营思路,应该就是他出钱,然后找一些专业人士出技术出力,大家一起干大事,干成了一起分红,华邦发挥他资本平台的资金优势以及混迹江湖这么多年的资源整合协调能力,对一个个板块进行投资,然后剥离出来拿去上市。华邦自己对各个板块的定义,就是“事业部”。

二、大存大贷问题

不久看到了市值风云的一篇文章,说华邦有大存大贷问题,疑似财务造假,但是也没具体说明原因。我还是挺希望听到这种质疑的声音,毕竟也买了十几万,说多不多,说少也还好。然后我自己研究了一番,从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利息收入反向去验证两个方面,感觉这个并非异常。

(1)大存大贷的一个质疑点是,账上的现金可能是虚假的,既然有那么多钱,还借那么多钱干什么?这里先举两个例子。比如说一个总部,下面有很多连锁的便利店(或者那种自动售货机),进货收款运作已经完全按照总部的规则流水划运作,各个网点不需要独立思考,把事情做好就行,那进款出款理论上都可以由总部一个账户进行,这样总部在资金上就可以进行统一调度,不会去倒挂借钱,账上放一点资金就好,这样整体上不会出现又有大额负债又有很多现金在手。再比如很多加盟店,比如珠宝加盟店,随便举例周大福,对于加盟方来说,他就是交个加盟费,用一下别人的品牌,具体的经营,还是需要加盟方自己来运营,品牌方他管不来,也管不清楚。这样,什么时候去进货,什么时候搞活动销售都要加盟方自己操持,因此在加盟方自己的层面,也会有一套专门的账,如果销售的好,现金流丰富,可能就会买点短期理财;如果想多铺点货,就多贷一些款。这时如果把所有的周大福的店,报表上的存款和贷款科目都加起来,就会有大存大贷的现象。华邦一个公司那么大,单一个颖泰生物,下面就有各地的那么多工厂,各个工厂的经营状况都很不一样,显然是更像所说的第二种情况,不可能像第一种,实行那么流水化格式化的管理。所以我觉得华邦的大存大贷有其合理性。

(2)从利息收入上反向验证,比如合并利润表利息收入8000万,合并资产负债表现金43亿,大概2个点收益。从颖泰生物层面看,19年利息收入4100万,现金15亿,2.7个点收益。如果只是在账面上放一下就走,应该不会产生太多利息收入,反而会产生高额的过桥费用。各个分部出于自身的理财需求,会把闲余的资金尽量充分利用,去产生一下收益,不给他浪费了。

所以综上我觉得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欢迎指教。

三、盼头在哪

我买华邦,一开始只是因为他估值低,然后看名字,像是一个医药医疗股,蹭个概念。但从实际经营来看,这个名字取的不对,应该叫华邦化工更合适,但在将来,如果他的医疗产业做大,叫这个也是合适的。有盼头的点或许挺多的,比如除草剂一涨价,业绩好了,股价就上去了。或者底下的医院经营的不错,特别是那个有三十多家分店的玛恩皮肤,如果做的好上市了,对华邦会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据说玛恩在医美圈还是有一些知名度的。当然也有可能有雷,比如到处并购产生的30多亿的商誉,还有可能存在的股权投资资产减值计提。百盛药业这一项商誉就占了十几亿,而且具体情况不明所以,找不到,有感兴趣的可以深入研究,我买这些量,研究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我看他的制药板块好像有很多产品,这个药那个药,也不是专业人士,研究不清楚,既然他有那么多款药,我想不至于都是胡诌出来的,也就懒得研究了。买股票本来就有赌的成分,研究太深入,有时候也不一定准,研究的差不多程度也就可以了,剩下的看运气。

下图为这么多药:

.

慢半拍的解释
重庆 888路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