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迪来了中国叫一汽奥迪
在去年八月,大众公司完成了对奥迪剩余0.36%股份的收购,从而使奥迪正式成为大众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一、收购原因
这一举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原一汽奥迪作为一汽大众旗下的奥迪生产品牌,股权结构为一汽占60%,大众占30%。而在新成立的电动车生产公司中,奥迪持有60%的股份,一汽持有40%。这家公司将专注于生产基于PPE平台的高端纯电动车,这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有一种观点是,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了上汽奥迪品牌,并生产了A7轿车,这款车型随后由一汽大众进行销售。这似乎是一种平衡举措,一汽方面在电动车项目中作出让步,允许奥迪占据更大的股份。
二、奥迪品牌的发展历程
奥迪,其前身为汽车联盟,由四个不同的汽车品牌合并而成。回溯到90年代,驾驶奥迪汽车进出各类机构或酒店时,总能享受到门卫的热情接待,这足以彰显奥迪当时的品牌地位。那么,奥迪是如何与一汽结缘的呢?这要从奥迪100说起,这款车型的前身是奥迪6。早在80年代中期,一汽就有意向高端市场发展,但受限于资源和技术。
为了引进国外的高端轿车技术,一汽原本计划与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合作。然而,当时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风头无两,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并不看重,因此向一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就在与克莱斯勒的谈判破裂之际,一汽遇到了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集团。这一点也充分证明了大众集团的市场洞察力和远见,作为全球五百强车企的领头羊,他们的决策确实具有前瞻性。于是,在1988年,一汽与奥迪达成了合作协议,以CKD方式组装生产了499辆奥迪100。所谓CKD,简单来说就是零部件在德国生产,然后进口到中国由一汽进行组装,相当于一种代工模式。奥迪100一经下线,便迅速被政府部门抢购一空,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豪华车并不多见,奥迪100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府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