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周迅的演技?
(当然周迅也有不少外化的努力,拍龙门飞甲时的武术训练、拍夜宴的时候练习越人歌的舞蹈、窃听风云3自己配粤语原音、拍风声时为了短短几秒钟镜头而苦练交谊舞等等,但她并未多提这些,而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在的观察和思考)
至于个别人说什么“周迅演技一般,演得好纯粹是大银幕镜头烘托”,那简直是扯淡,包括巩俐在内的无数大佬都说过电影比电视剧更考验演员的功力,一般电视剧演员在大银幕上翻车的例子屡见不鲜,再说周迅主攻电影之前又不是没拍过电视剧,人家出名不就是靠的大明宫词吗。只能说大银幕更适合展现周迅细腻入微的表演,她有很多独到的处理,在小屏幕上是看不出来的。
周迅已经演了二十多年戏,如果仅就奖项履历而言,《如果爱》里的表演当然是非常棒的,孙纳这个角色让她获得了金像奖和金马奖,但我第一个想说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表演,是顾晓梦。
我太爱顾晓梦了,有时候听歌不小心随机到风声最后那段BGM,心情都会瞬间down下来。
顾晓梦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同时也是身份隐蔽的特工。她有养尊处优的任性, 眼睛里好像总有一点扑不灭的欲望,特别是看李宁玉的时候,简单、直接,却丝毫不使人讨厌,反而让人觉得她更加可爱——因为那欲望是孩子气的欲望,天真无辜,仿佛在看一块垂涎已久的糖果——然则你很快意识到连这点天真的欲望也是假的。她的表现几乎都是伪装,于不动声色间将人引入彀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演戏,甚至死亡都不过是计划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演顾晓梦的难度其实比很多人想的要大,因为她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处于“戏中戏”的状态,她要演出顾晓梦表面的张扬,骗过戏中人,同时在细微处露些马脚,让观众第一遍看时候对她的身份有怀疑但又不敢确认,而在揭示谜底的时候恍然大悟。
顾晓梦不敢在任何人面前展现真面目,可是你又分明能察觉她眼神里的爱不是假的,小说里隐晦的提及了顾晓梦的取向,周迅还真能恰到好处地把这种感觉演出来。那是何等隐秘而又炽烈的情愫,是生时永远无法言说的存在,是一层层“假”包裹下的那一点“真”。
百合大法好!!!
周迅的声音一直争议比较大,爱之者呼为低音炮,恶之者呼为公鸭嗓,即便是她的影迷(比如我),有时候也会拿她的“清音娇柔俏黄蓉”开玩笑。可是我想没有人会不爱《风声》里顾晓梦最后的独白。她的声音太有故事了,你听她这一段话,就好像已经看完了顾晓梦的一生。周迅实在很擅长独白,从李米面对镜头的泪与笑、孙纳的喃喃自语,到顾晓梦缝在旗袍上的遗言,甚至撒娇女人最好命里的“我又不是石头,我也会疼”,都让人莫名鼻酸。每当这时,就好像有一道天光从她头顶照下,你能看到她自己与自己的碰撞,在这碰撞的动荡不安中,她孤独地站在光圈里,哪怕外界再热闹,她的眼神都有点冷意,她与这个世界好像总隔着点什么,正是这种疏离使她的独白有一种无可取代的魅力。(这几年眼神温和笃定了不少,大概和阅历有关吧)
周迅演正面角色,套一句兵书上的俗话来讲是“奇正相生”,有奇有正,摇曳生姿。而演有反面成分的角色,比如小唯,也演得不同寻常。
总而言之,对于周迅的表演,过多的解释某些技术性的东西没有意义,她云淡风轻的眼神里好像藏了一千个故事。能看她讲完这些故事,便是我的幸运。
中国的女演员到了这个年纪,确实是有些尴尬的,可选择的剧本少了,可挑的角色都变成了婆婆妈妈的级别,但这是环境的问题,并非演员的问题。周迅自己也说“不破不立”,希望她能迈过这个关卡,我依然期待着周迅未来的每一部作品。
周迅值得更好的剧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