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华语世界杯> 从三甲到MSL再转校医——我的转行经历(一)MSL的优势与劣势

从三甲到MSL再转校医——我的转行经历(一)MSL的优势与劣势

华语世界杯 2025-08-14 06:48:23

去年在另一位从医院转战药企的园友的帖子里回帖简单聊了下自己的药企工作感受,最近有同行私信我,希望我能另开一贴分享下自己的转行经历。此时我也从药企再次转换赛道来到一家高校做校医,正好给在找工作的临床医学应届毕业生以及正在为工作迷茫的同道们分享下我转行经历中的见闻感受。

先简单介绍下我转行的背景。我临床医学本,内科专硕,本硕的学校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我对科研可谓既不擅长也不喜欢,大概就是被易烊千玺们嘲笑的“小镇做题家”吧。硕士毕业的时候对职场可谓一窍不通,投简历投到了南方一个大城市的省级三甲(也是一个不错的医学院校的直属附院),进来之后发现科研卷的不行,新入职的基本省自然起步,那些40左右没科研的老主治过的不怎么样。我当时所在的医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则,晋升副高之后过几年不再值一线班。至于老主治们到多大年龄才可以不值一线夜班?没人能回答。我见到最惨的是急诊科和神经科的主治师兄,40岁了还被要求再做一年住院总。我当初选择读医,原因之一便是求稳定,但是没想到毕业之后,发现医生也成了“青春饭”,倍感迷茫。这时了解到一些年龄相近的同行转行去了药企做MSL。经过一年的考虑和徘徊,我认为继续临床医生的这些职业问题,在未来无法解决或者改善,因此在考过中级后,我辞职了。

我发贴主要是想分享临床医学不同求职方向的选择,不在此贴赘述药企求职面试的经历。

刚入职的几个月,心情非常舒畅,外资药企的工作和临床医生相比,确实有几个明显的优点。首先是没有夜班没有科研,我在三甲最困扰的两点消失的无影无踪。其次,大部分从医院跳到药企的同行,薪资会比医院高20%-30%左右。另外,薪资以外的福利待遇非常好,每年有带薪年假15天,另有10+天的病假。出差的住宿标准也很不错,一些四星五星的酒店都可以选择;外企的办公地点往往是大城市的CBD写字楼,我在医院经常发作的鼻炎,去了药企之后基本没有再发作过。入职的第一个月基本是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自己所负责产品的专业知识,跟着同事后面学习,基本不会给具体的工作安排。

入职两三个月后,逐渐接手具体工作。以我看来,外资药企医学部的核心任务便是临床研究,医学部下各个部门、岗位的设置便是围绕着临床研究的全链条而存在;在这个链条中,MSL主要是将已完成的临床研究的学术信息传递给区域内的相关定价专家,而最常见的形式便是举办学术会议。基本上上一场会办完一两周,就要开始筹备下一场会议。筹备会议,首先要和自己的上级(企业里称“老板”)敲定会议的主要专家、主题和讲题,接着拜访1-3位最重要的专家(一般是会议主持),敲定具体时间,与专家沟通主题和讲题。接着邀请讲者,和讲者沟通讲课的幻灯;同步进行的是邀请重要性没那么高的专家,这项工作销售可以帮助你完成全部或部分;以及与公司供应商名单中的供应商沟通落实细节,包括酒店会场、负责会议现场电子屏音响等设备的搭建、幻灯涉及制作及美化、负责专家及客户行程的旅行社等。会议的筹备会占据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会议当天更是忙的没空吃饭。如果是2-3场会议同时筹备,那段时间就是忙上加忙。

除了自己负责的会议,还要协助销售/市场/中央医学部举办会议,不过比自己主办轻松很多。另外,销售/市场在工作中有棘手的学术方面的问题,会请你去帮助搞定。在企业中,有很多对销售/市场进行培训以及对医生讲课的工作,在工作中自己讲课的逻辑性、语言表达、幻灯制作方面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里非常注重工作的总结、汇报,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做幻灯各种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外企对程序很看重,很多事情都需要层层审批,繁琐程度远胜于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另外,企业里各种各样的会议也很多。

半年到一年左右,我基本熟悉了MSL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以及外资药企里的明暗规则,初入药企时的兴奋逐渐褪去,我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

首先,外资药企的中国总部,全部在北京或者上海,注意,是全部。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中层岗位很少,高层岗位几乎为零;因此,工作三五年后,就会面临要不要再换城市的选择;当然,即使自己愿意去北京上海,还有个前提是得有公司愿意提供中层岗位的offer(如MA、MSL manager),毕竟MA+MSL manager的数量之和可能只有MSL数量的一半甚至更少。如果一直得不到真正的晋升(窃以为,junior MSL升到senior MSL不能算真正的晋升),那么年龄危机,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其次,MSL的工作内容虽然需要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MSL,或者说药企医学部的大部分岗位,其专业性是明显不如临床医生的,这从同事们的大学专业就可以看出,有临床专业,有药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我甚至见过一位植物学专业的MSL。在医院里,你有见过药学或者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临床医生吗?医学部更多的时间精力是在事务性的工作,以及外企种种繁琐的流程、工作软件/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会议和为会议而准备的汇报上。在医学部工作,自己的幻灯制作、讲课、沟通等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和临床医生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的经验提升相比,很难说企业里的工作经验能够否弥补年龄增长带来的劣势。

在生存压力和晋升竞争作用下,药企里的内卷也暗流涌动。医学部岗位的工作无法像销售一样有客观的指标评价,因此,在本职工作以外,很多人会设计各种各样的项目,或者参与到大型的项目中(比如企业大型年会的筹备、公众号的维护,等等),以提高自己在管理层心中的印象分。

MSL的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基本限于读,少部分时候需要写;在翻译软件日益智能的今天,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英语欠佳而无法胜任MSL。中层岗位中,MA需要经常线上参加全球总部的会议,因此对外语听说的要求较高;MSL manager对英语听说的要求略低于MA。高层岗位就不用说啦,因为高层岗位的上级可能就是外国人,一定要有优秀的英语听说。

总结一下,和做临床医生相比,外资药企医学部的工作有一些非常明显的优点。但是,成功转行进入药企的朋友,也要规划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在事务性工作之余,努力提高自己的医药和流行病学、统计学知识积累、英语水平、幻灯制作水平,以及沟通和人际交往技巧等等。相信大家可以有很好的发展。

我转行外资药企医学部的经历先分享到这里。下篇帖子,我会分享校医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对正在迷茫中的同行有一些帮助。

用友畅捷通T+如何反结账,反记账,反审核
如何截取考勤机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