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飞镖世界杯> 汉语亲属系统

汉语亲属系统

飞镖世界杯 2025-05-20 21:46:39

家属关系条目

基本概念

姻亲

血亲

婚姻

乱伦禁忌

内婚制

外婚制

半偶制

单配偶制

一夫多妻制

多配偶制

一妻多夫制

聘礼

娶妻役

嫁妆

平行从表与交错从表

表亲婚

夫兄弟婚

妻姊妹婚

冥婚

戏谑关系(英语:Joking relationship)

家庭

谱系 (人类学)(英语:Lineage (anthropology))

氏族

同居

拟亲属关系 / 哺乳亲属关系(英语:Milk kinship) / 养育亲属关系(英语:Nurture kinship)

血缘关系

同源亲属关系(英语:Cognatic kinship) / 双系继嗣

家庭社会(英语:House society)

舅权

血统

两系性(英语:Ambilineality)

单一亲属(英语:Unilineality)

母系制度

父系制度

家庭的形态和住所

家族

母系家庭(英语:Matrifocal family)

入赘

核心家庭

从夫居(英语:Patrilocal residence)

称谓

亲属称谓

分类制亲属称谓(英语:Classificatory kinship)

依照团体分类

易洛魁式亲属系统(英语:Iroquois kinship)

克劳式亲属系统(英语:Crow kinship)

奥马哈式亲属系统(英语:Omaha kinship)

爱斯基摩式亲属系统(英语:Eskimo kinship)

夏威夷式亲属系统(英语:Hawaiian kinship)

苏丹式亲属系统(英语:Sudanese kinship)

案例研究

澳大利亚原住民亲属系统(英语:Australian Aboriginal kinship)

缅甸亲属系统(英语:Burmese kinship)

汉语亲属系统

菲律宾亲属系统(英语:Philippine kinship)

西藏一妻多夫制(英语:Polyandry in Tibet) / 印度一妻多夫制(英语:Polyandry in India)

女权主义者

Chambri(英语:Chambri_people#Marriage_within_the_Chambri)

摩梭女人(英语:Mosuo women)

性爱

Coming of Age in Samoa(英语:Coming of Age in Samoa)

主要的理论提出者

黛安·贝尔(英语:Diane Bell)

Tom Boellstorff(英语:Tom Boellstorff)

杰克·古迪(英语:Jack Goody)

吉尔伯特·赫德(英语:Gilbert Herdt)

Don Kulick(英语:Don Kulick)

Roger Lancaster(英语:Roger Lancaster)

Louise Lamphere(英语:Louise Lamphere)

Eleanor Leacock(英语:Eleanor Leacock)

克劳德·李维-史陀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玛格丽特·米德

Henrietta Moore(英语:Henrietta Moore)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Stephen O. Murray(英语:Stephen O. Murray)

Michelle Rosaldo(英语:Michelle Rosaldo)

David M. Schneider(英语:David M. Schneider)

Marilyn Strathern(英语:Marilyn Strathern)

相关条目

联姻理论(英语:Alliance theory)

Matrilineal / matrilocal societies(英语:List of matrilineal or matrilocal societies)

女性主义人类学

野蛮社会对于性爱的压迫(英语: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社会连结和养育亲属(英语:Social Bonding and Nurture Kinship)

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查论编

汉语亲属系统在人类学里被归类于描述型亲属系统(descriptive system)或苏丹型亲属系统(英语:Sudanese kinship)的一种。这是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1871年的作品《血亲和姻亲制度》[1]里所提出的六种亲属系统之一,其中以苏丹型亲属系统最为复杂,而汉语亲属关系则列其一。在该系统中每个人依据其宗族、辈分、性别与年龄,而有不同的亲属称谓。

在汉语当中,亲属是指因婚姻或血缘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又称亲人或家人,其他则称为亲戚。阐述亲属关系的记录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第四章的释亲。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所谓族内是指父系同宗者,以男性为中心,包括宗族内的男性和他们的配偶,但不包括已出嫁女性和她们的配偶。然而即使这样,随着人口增加也发展出少数几个专用称谓。到了现代则多分为血亲、姻亲及配偶。

简述[编辑]

首先,父系的兄弟姊妹,长一辈就成了伯叔姑,再长一辈,便加上公/爷、婆表示辈份。

妻子的兄弟姊妹叫内兄/弟/姊/妹或妻兄/弟/姊/妹,又叫舅子、姨子,长一辈是舅和姨。

再看堂表之分,同宗是堂,异宗是表。即父系的男丁是堂,其他是表。要注意是表姑是父系的表姐妹,而不是父系的姐妹。

伴侣方面,父系兄弟的伴侣叫兄嫂、弟妹/弟妇/弟媳/弟妻,长一辈叫伯姆/伯娘、叔婶/婶婶。再长一辈,叫伯婆、叔婆/婶婆。

父系姊妹的伴侣加上夫表示是其丈夫,即姐夫、妹夫。长一辈则用丈或父,即姑丈、姑父。

内兄弟的伴侣叫妻兄嫂/内兄嫂/姻兄嫂、妻弟妹/内弟妹/姻弟妹,简称兄嫂、弟妹,长一辈叫舅母/妗婆。

内姊妹的伴侣叫襟兄、襟弟,长一辈叫姨丈、姨父。

所以亲属称谓是由关系和辈份组合而成的。

血亲[编辑]

直系血亲[编辑]

父系 - 父亲(爸爸、爹)→祖父母(爷爷、奶奶)→曾祖父母(太爷爷、太奶奶)→高祖父母

与直系九世后代名称由《尔雅·释亲》准确记载不同,“高祖”往上追溯的祖先名称谱系无古籍记载。网传“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云云,或是出自一网文作者的私设定[2],常被错误当作出自《尔雅》,并同直系九世后代名称一道煞有介事冠以“祖宗十八代”之名传播。实际上,根据郑珍的《亲属记》,“由曾祖而上,统谓之曾祖、高祖。由高祖而上,统谓之远祖,或谓之先君。连己身或不连己身上数之,各视其数,谓之几世祖。”也就是说,“高祖”继续向上追溯,已无特定称谓,统称“远祖”。而讹传的称呼中,“太祖”“鼻祖”是指首先在某地定居或获得封爵授职的人,并非直系亲属称谓。[3]

九玄七祖:是汉字文化圈对难以计算的父系祖先、男系子孙的统称。“九玄七祖”常见于宗教之超渡,九玄是指之后的九代子孙,七祖是指之前的七代祖先[4]。在台湾,传统的祭祖仪式上会摆设九玄七祖的牌位[5]。道教经典《道经》认为,如果一人能得道,他的九玄七祖都能获得超升[4][6]。辈份从高往下计数,九玄是指:子、孙、曾、玄、来、昆、仍、云、耳;七祖是指:父、祖、曾、高、太、玄、显[4]。

母系 - 母亲(妈妈、娘、姆)→外祖父母(姥爷、姥姥;外公、外婆)→外曾祖父母(太姥爷、太姥姥;太外公、太外婆)→外高祖父母

儿/儿子 - 夫妻的男性第一子代,口语又称仔、写作囝(广东粤音读南[需要解释])。

女儿 - 夫妻的女性第一子代,口语又称闺女、女、写作囡(广东粤音读南[需要解释])。

孙 - 夫妻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重孙 - 夫妻间的第三子代,闽南语称“干仔孙”(kan-á-sun),粤语口语又称息(粤语读音:塞 sak7)。

玄孙 - 夫妻间的第四子代。→来孙、昆/晜孙、仍孙、云孙、耳孙,夫妻间的由第五子代孙至第九子代孙。

旁系血亲[编辑]

父系长辈

伯 - 父亲的兄长,称为伯父、伯伯、大爷、X大爷、X子爷(父亲的大哥为大大爷,二哥为二大爷、二子爷,三哥为三大爷、三子爷...)

姆 - 伯父的妻子,称为伯母、大娘、X大娘、X子娘(父亲的大嫂为大大娘,二嫂为二大娘、二子娘,三嫂为三大娘、三子娘...),粤语称“伯娘”。

叔 - 父亲的弟弟,称为叔父、叔叔、嗒嗒

婶 - 叔父的妻子,称为婶母、婶婶、娘娘(与嗒嗒相对,娘字读降调)

姑 - 父亲的姊妹,称为姑母、姑姑、姑妈,粤语“姑妈”专指父亲的姐姐,父亲的妹妹称“姑姐”;吴语称父亲的姐姐为“嬷嬷”。

姑丈 - 姑母的丈夫,也称姑父、姑丈

母系长辈

舅 - 母亲的兄弟,称为舅父、舅舅、娘舅

妗/妗子 - 舅父的妻子,称为舅母、舅妈、妗母

姨 - 母亲的姐妹,称为姨母、姨妈、阿姨、姨娘,有些地区“大姨/姨妈”专指母亲的姐姐,“阿姨”、“姨娘”则称母亲的妹妹

姨丈 - 姨母的丈夫,也称姨父、姨丈

同辈

兄弟姊妹 - 也作兄弟姐妹,指有相同父亲和母亲的人。

双胞胎兄弟姐妹

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同母异父兄弟姐妹

堂兄弟姊妹 - 父系血亲的长辈(伯、姆、叔、婶)的儿子或女儿,口语时一些地方不带“堂”字。

表兄弟姊妹 - 父系血亲的长辈(姑)的儿子或女儿和母系血亲的长辈(舅、妗、姨)的儿子或女儿

晚辈(对使用在不同性别的人物时,斜线前后的字取对应性别者,括号内的字放在最后面就是对女性的称呼)

侄儿/女 - 男性称兄弟的儿子或女儿

侄儿/女 - 女性称兄弟的儿子或女儿

舅甥(女)- 男性称姊妹的儿子或女儿,一般多称“外甥”

姨甥(女)- 女性称姊妹的儿子或女儿

姻亲[编辑]

姻亲

长辈

公公:丈夫的父亲,又称家翁、家公、阿公,也直称爸爸,有些地区称“老爷”,闽南语称“大官”,读音为ta-kuaⁿ

婆婆:丈夫的母亲,又称家姑、家婆、阿婆,也直称妈妈,闽南语称“大家”,读音为ta-ke,粤语口语习惯称“奶奶”(当面称呼或他述)或“家婆”(常用于他述)

岳父:丈人,亦有地区称丈母达,妻子的父亲,口语也直称爸爸,粤语口语习惯称“外父”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口语也直称妈妈,粤语口语习惯称“外母”

继父母,又称后爸/妈,吴语称“晚爹/娘”

同辈

嫂/嫂嫂/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媳、弟妹、弟妇、弟新妇: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妹婿: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zhóulǐ 或 zhóuli):兄弟的妻子间互相的称呼或合称,北京官话念“妯娌(ㄓㄡˊ ㄌ一ˇ)”。在台湾,辈份较大的妯娌会直接叫小妯娌的名字,对外人介绍则说小婶仔;辈份较小的妯娌会称呼大妯娌为阿嫂或大嫂,对外人介绍也称呼为阿嫂或大嫂。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连桥

大伯子: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又称“大伯”

小叔子: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又称“小叔”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粤语称“姑奶”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姑”或姑妹,粤语称“姑仔”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又称“大舅”或内兄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又称“小舅”或内弟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又称“大姨”或姨姐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姨”或姨妹

晚辈

儿媳:亦有称儿媳妇,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又称媳妇、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内侄(女):对妻子侄(女)儿的称呼

外侄(女):对丈夫侄(女)儿的称呼

内甥(女):对妻子姨甥(女)的称呼

外甥(女):对丈夫舅甥(女)的称呼

继子女

继兄弟姐妹

配偶

丈夫:结婚男女对自己男性伴侣的称呼,近代多雅称“先生”,传统则称“外子”、“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当代有人称“老公”,但有人不喜欢用,因为在清朝时京城妓女对太监(公公)蔑称为“嫪(ㄌㄠˋ)公(老公)”[7]。

妻子:结婚男女对自己女性伴侣的称呼,近代多雅称“太太”,俗称“老婆”,传统则称“内子”、“内人”、“娘子”、“夫人”(敬称,用于称呼他人的妻子)。

其他[编辑]

干亲(多无血缘关系,一般不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亲戚)

干爹/干爸/干爷

干娘/干妈:干爹/干爸/干爷的配偶

干哥/干姐姐

过继

过继达或直称爸、爹,等

过继娘或直称妈、娘,等

过继儿/闺女

汉语亲属称谓与英语亲属称谓的比较[编辑]

印欧语的亲属关系原本与汉语一样十分复杂(例如拉丁语[8]、古英语[9]等),但后来逐渐简化,现代英语中的称谓较为简单。

在日常使用的词汇上,现代英语的称谓基于核心家庭,不区分长幼,不区分姻亲与血亲,至多区分一重性别,至多区分一重旁系的辈份;汉语的称谓基于大家族,区分一重半长幼,区分姻亲与血亲,至少区分两重性别。举例说明,汉语中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细分为伯母、婶婶、舅妈、姑姑、姨母、伯父、叔叔、姑父、舅舅、姨父,而现代英语中,aunt和uncle分别统称其中的女性和男性,不区分长幼,不区分是否是姻亲配偶,也不区分第二重性别(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此外,汉语的称谓是基于父系社会。比如,“堂”者,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是同姓家属,是家里的人,而“表”者,如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是异姓亲属,是外面的人;再比如,“外”者,如外公、外婆是母亲那边的外姓人,而爷爷、奶奶是父亲这边的人,是“内亲”,是家里的人。而英语的称谓系统却不做这样的区分,如grandfather既可以表示爷爷,也可以表示外公;cousin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可表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以及堂叔、表侄等所有辈份的堂亲和表亲。

现代英语中同样可以表达复杂的亲属称呼,只是日常并不经常使用。例如可以用paternal uncle(伯伯、叔叔),maternal uncle(舅舅),paternal cousin(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maternal cousin(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grandfather on father's side(爷爷),grandmother on mother's side(外婆)等称谓进行详细区分。如果要表达更精确的关系的话,还可以说成father's elder brother(伯伯),father's younger brother's daughter(叔叔的女儿)。现代英语中表达远亲的亲属称谓,日常也不常使用,例如,“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之类的称谓[10],对应汉语中“表外甥”或者“堂舅父”等称谓。

在古代的汉族中,通过称谓就可确定一个人在家里的地位和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当尽的义务,这样各人守好自己的本分,有利于家族的管理,有利于儒家等级制度的实施。有人[谁?]认为,西方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没有东方那么复杂,所以表现在称谓上也没有那么复杂和细致。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早期西方语言如拉丁语[11]和古英语、古俄语同样有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只是后来在现代英语中被简化了。[来源请求]

日常称呼时,在汉语中称呼长辈时均有避讳的习惯。英语中除父母及直系的长辈血亲外,对其他的长辈亲属以尊称加名字甚或直呼其名则是可以接受的。

汉语重长幼,但更重地位辈分,故可能称呼比自己年幼的长辈叔叔甚至叔公,而非直呼其名。

(在这个表中,亲子关系在直系的地方是上下,在平辈与晚辈的地方也是上下,但是在旁系的长辈(包括直系~旁系、长辈~平辈)的地方则是左上~右下,例如“伯叔姑祖父母”/“Grand uncle/Grand aunt”的子女为“从伯叔姑父母”/“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亲等

(罗马法)

直系

旁系

0

2

4

6

8

10

12

长辈

9

鼻祖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

鼻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aunt

从鼻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nine times removed

8

远祖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

远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aunt

从远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eight times removed

7

太祖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

太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aunt

从太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seven times removed

6

烈祖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

烈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aunt

从烈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six times removed

5

天祖父母

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

天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eat-grand aunt

从天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二从天祖伯叔姑父母

Second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三从天祖伯叔姑父母

Third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4

高祖父母

Great-great-grandparent

高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eat-grand uncle/Great-great-grand aunt

从高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二从高祖伯叔姑父母

Second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三从高祖伯叔姑父母

Third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3

曾祖父母

Great-grandparent

曾祖伯叔姑父母

Great-grand uncle/Great-grand aunt

从曾祖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thrice removed

二从曾祖伯叔姑父母

Second cousin thrice removed

三从曾祖伯叔姑父母

Third cousin thrice removed

四从曾祖伯叔姑父母

Fourth cousin thrice removed

五从曾祖伯叔姑父母

Fifth cousin thrice removed

2

祖父母

Grandparent

伯叔姑祖父母

Grand uncle/Grand aunt

从伯叔姑祖父母

First cousin twice removed

二从伯叔姑祖父母

Second cousin twice removed

三从伯叔姑祖父母

Third cousin twice removed

四从伯叔姑祖父母

Fourth cousin twice removed

五从伯叔姑祖父母

Fifth cousin twice removed

1

父母

Parent

伯叔姑父母

Uncle/Aunt

从伯叔姑父母

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二从伯叔姑父母

Second cousin once removed

三从伯叔姑父母

Third cousin once removed

四从伯叔姑父母

Fourth cousin once removed

五从伯叔姑父母

Fifth cousin once removed

平辈

0

本人

Self

兄弟姐妹

Brother/Sister

从兄弟姐妹

First cousin

二从兄弟姐妹

Second cousin

三从兄弟姐妹

Third cousin

四从兄弟姐妹

Fourth cousin

五从兄弟姐妹

Fifth cousin

晚辈

1

子女

Child

甥侄

Nephew/Niece

从甥侄

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二从甥侄

Second cousin once removed

三从甥侄

Third cousin once removed

四从甥侄

Fourth cousin once removed

五从甥侄

Fifth cousin once removed

2

孙子女

Grandchild

甥侄孙

Grand nephew/Grand niece

从甥侄孙

First cousin twice removed

二从甥侄孙

Second cousin twice removed

三从甥侄孙

Third cousin twice removed

四从甥侄孙

Fourth cousin twice removed

五从甥侄孙

Fifth cousin twice removed

3

曾孙子女

Great-grandchild

曾甥侄孙

Great-grand nephew/Great-grand niece

从曾甥侄孙

First cousin thrice removed

二从曾甥侄孙

Second cousin thrice removed

三从曾甥侄孙

Third cousin thrice removed

四从曾甥侄孙

Fourth cousin thrice removed

五从曾甥侄孙

Fifth cousin thrice removed

4

玄孙子女

Great-great-grandchild

玄甥侄孙

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玄甥侄孙

First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二从玄甥侄孙

Second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三从玄甥侄孙

Third cousin four times removed

5

来孙子女

Great-great-great-grandchild

来甥侄孙

Great-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来甥侄孙

First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二从来甥侄孙

Second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三从来甥侄孙

Third cousin five times removed

6

昆孙子女

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child

昆甥侄孙

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昆甥侄孙

First cousin six times removed

7

仍孙子女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child

仍甥侄孙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仍甥侄孙

First cousin seven times removed

8

云孙子女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child

云甥侄孙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云甥侄孙

First cousin eight times removed

9

耳孙子女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child

耳甥侄孙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ephew/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and niece

从耳甥侄孙

First cousin nine times removed

参见[编辑]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附录:親朋”。

参考文献[编辑]

^ Lewis Henry Morgan (1871)Systems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of the Human Family.

^ 我是做短视频的,但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孩子少看短视频.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 郑珍. 親屬記. 初来此居之祖,或初得爵命者,曰始祖,曰太祖,曰鼻祖,曰祖考。

^ 4.0 4.1 4.2 萧登福. 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 新文丰出版公司. 2005: 327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台灣史料研究.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1999: 113;118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张志哲. 道教文化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92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 丈夫词源

^ Latin Kin Terms. University of Manitoba.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Old English Kinter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Manitoba

^ Kimberly Powell. How Are Cousins Related?. ThoughtCo.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 What Did the Romans Call Different Family Members?. ThoughtCo.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延伸阅读[编辑]

Morgan, Lewis Henry. 1877. Ancient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cMillan & Company, London (complete text online)

Wolf, Arthur P. and Chieh-shan Huang. 1985. 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中文) Code of (Mourning) Attire 方氏谱牒学

查论编亲属关系辈分

祖辈

长辈

平辈

后辈

血缘

血亲

宗亲

堂亲

表亲

家族

宗族

婚姻姻亲

儿媳

女婿

儿婿

夫家

妻家

岳父

岳母

家翁

家婆

妻舅

姑爷

婿养子

童养媳

妯娌

娅婿

继亲

继父

继母

继子

继女

外戚

夫妻

夫夫

牵手

入赘

中式婚礼

同性婚姻

近亲婚姻

平行从表与交错从表

姓名

汉姓

本名

训名

谱名

乳名

幼名

表字

冠姓

尊称

昵称

祖亲

祖父母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曾祖父母

曾祖父

曾祖母

外曾祖父

外曾祖母

父母

亲本

父亲

父爱

父亲节

父权

父系制度

母亲

母爱

母亲节

母权

母系制度

足球妈妈

母亲身份

家长

家主

家长式领导

监护人

亲子关系

儿子

女儿

父婴

母婴

父子

父女

母子

母女

代位父母

妈宝

狼爸

诫子书

隐性单亲

亲子法

LGBT收养

亲子鉴定

幼年原则

收养

准正

认领

过继

非婚生子女

亲属称谓直系血亲上四代

高祖

曾祖

下九代

曾孙

玄孙

来孙

晜孙

仍孙

云孙

耳孙

男性亲属称谓丈夫

老公

先生

老爷

外子

相公

夫君

郎君

官人

情夫

同夫

鳏夫

人夫

前夫

男朋友

伯父

叔父

姑父

姨父

舅父

嫡长子

犹子

囝囝

女性亲属称谓妻子

老婆

太太

夫人

内子

内人

娘子

嫡庶

嫡妻

继室

平妻

邮购新娘

情妇

同妻

寡妇

人妻

前妻

女朋友

伯母

叔母

姑母

姨母

舅母

囡囡

兄弟姐妹

堂亲

堂兄

堂弟

堂姐

堂妹

表亲

表兄

表弟

表姐

表妹

嫂子

姐夫

弟妇

妹夫

孪生

干亲/契亲

干爹

干娘

干儿子

干女儿

契兄弟

契姐妹

结拜兄弟

结拜姐妹

相关条目

汉语亲属系统

出生次序

避讳

称谓

亲密关系

69与70之争及70师门
Windows10系统tgp该页面无法显示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