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飞镖世界杯> 观往知来 | 贝壳和贝壳的制造者(一):它们的名字

观往知来 | 贝壳和贝壳的制造者(一):它们的名字

飞镖世界杯 2025-05-10 20:35:15

↑山顶洞北京人遗址内发现的贝壳

供图: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收集贝壳在欧洲已非常盛行,法国的国王、瑞典的皇后、奥地利的皇帝、撒克逊的亲王,以及俄国的彼得大帝等等,都曾不惜花费重金收购各种漂亮或名贵的贝壳。以致有个时期,北欧的海盗常抢劫海船上所运载的贝壳。直到现代,人们对收集贝壳仍然乐而不疲。到海滨游玩的人,有谁不希望拾到一枚漂亮的贝壳呢?人们对贝壳的喜爱还形于文字。人们常常把精彩文章汇集成册,把它们比作一枚枚精致的贝壳,冠以“艺海拾贝”、“科海拾贝”、“拾贝集”等等,甚至把一切珍贵的东西统称为“宝贝”,可见人们内心中对精美贝壳喜爱之深。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大多数人对贝壳以及它们的“制造者”的了解却又显得十分贫乏。有多少人能叫得出不同贝壳的名字?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它们来自何方?有多少人顾及贝类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想到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呢?……如果人们在收集、玩赏贝壳的同时,也收集一些关于贝壳的知识小品、趣事典故,想必将会对拾贝增添更多情趣。

贝壳的名字

现在世界上已发现的贝壳已不下十万种。它们有的色彩斑斓,有的造型奇特,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食用贝类,如田螺、牡蛎、蛤蜊、河蚌、蚶和鲍鱼等少数种类能叫得出名字外,只能用“海贝”或“海螺”代表所有的海产贝壳,而以“蜗牛”称呼一切陆上的贝壳了。那么,我们在海滨上所见到的贝壳到底有没有中文名字?有没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的名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在动物分类学上,科学家把性质相近的种类归于同一“属”把性质相近的“属”归于同“科”。如果你想记住贝壳的名字,首先你该先认识一些常见贝壳的属名。好在这些属名大多数是根据形态、生活环境或是典故来命名的,非常便于记忆,按形态命名的有笠螺、玉螺、马蹄螺、锥螺、蛇螺、蜘蛛螺、骨螺、枇杷螺、瓜螺、鬓螺、榧螺、笋螺、芋螺、笔螺、梭螺等等。

↑展厅中的“海贝——马蹄螺科”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唐冠螺”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鹦鹉螺” 张一涵/摄

按典故命名的有宝贝、法螺等。前者因历史上曾作货币使用而得名,后者因常常在法事上当法号而得称。海滨岩石上最常见的小滨螺、泥滩上比比皆是的滩栖螺,它们的名字自然是源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了。上述每一个“属名”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群动物。就如我们说到虎、豹、鹿时,自然明白这是代表一个个动物类群,而只有在虎、豹、鹿之前加上特定的形容词如:“金钱豹”、“雪豹”、“梅花鹿”、“驼鹿”时,才表示各种动物。同样,各种贝壳的名字也是在“属名”之前添加适当的形容词构成的。这里的属名好比是它们的姓,添加的形容词好比它们的名,叫做“种名”。所有动物的名字都是由一个属名加一个种名构成的。种名的来源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采用产地为名的,如:中华蟹守螺、中华田螺、日本冠螺、菲律宾缘螺;

↑展厅中的“南非鲍”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新西兰鲍” 张一涵/摄

为纪念某人而取名的,如:福氏玉螺、史氏签贝、孟氏螺蛳等等;

↑福氏玉螺 来源:百度百科

然而依形状、花纹及生态、生境命名的最为多见,如:丁蛎、贝壳形似“丁”字;扁玉螺身体扁平,乳玉螺形似乳房;阿拉伯绶贝,贝壳上的花纹很像阿拉伯文;虎斑宝贝,自然是因贝壳上的花纹像虎身上的花纹了。

↑展厅中的“洋葱菁螺”、“深缝鹑螺”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心鸟蛤”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海菊蛤” 张一涵/摄

↑展厅中的“皱纹蛤”、“花蕾鬼帘蛤” 张一涵/摄

我国的贝类有成千上万种,要想在一篇小小的文章中数清它们的名字,或是想在一朝一夕记个明白,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我们明白了它们名字的来由,要想认识并记住海滨常见的贝壳,我想是不会有多大困难,爱好贝壳的朋友们不防试试。(待续)

作者:杨思谅(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大自然》杂志1989年第02期(本文为第一部分)

专家审校:杨静(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

导读撰文:张一涵

责任编辑:郑钰

排版编辑:张一涵

以上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络。

北京自然博物馆

戴口罩 勤洗手

多通风 少聚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讨论]关于热词"玛卡祛疤组合"
保罗. 亨利. 朗 | 古典音乐之美到底是什么?